close
險渡金融海嘯:台灣經濟未來該怎麼走?



商品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bookmoney/products/0010464615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這波金融大海嘯,造成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仰賴出口的台灣也大受影響。

海嘯之後,各國紛紛藉機推動經濟結構的改革,兩岸也將進入ECFA時代。

面對脆弱的產業結構,以及區域合作邊緣化和就業危機等挑戰,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政策該怎麼走?

台灣產業又該如何突破瓶頸,強化競爭力?

台灣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因此當美國發生金融風暴時,不但全球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台灣也無法倖免。台灣的經濟在這段期間一度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負成長,失業率也一度打破歷史紀錄。而在此波全球性經濟衰退中,很多國家都進行大幅度改革,甚至開始推行綠色經濟,這些改變都將影響台灣。

2010年1月東協加一的自由貿易合約正式生效,台灣與中國大陸也計畫要簽署ECFA,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勢必牽動台灣的產業結構與就業問題。

台灣該以何種政策來因應這些新的經濟問題,重建新的經濟秩序?多位經濟學家將從不同面向,共同為台灣經濟的未來把脈。

2009年適逢李國鼎先生百歲紀念,為追念李資政對國家社會的偉大貢獻,以及探討台灣經濟發展因全球經濟衰退而面臨的瓶頸與困難,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舉辦「李國鼎資政百歲紀念學術研討會」,並在會後將這些文章整理成冊出版,希望透過國內外經濟與產業的專家學者從不同面向深度檢視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以期開創台灣未來更新、更廣的道路。

作者簡介

李誠

美國麻省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美國明尼蘇達州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中研院經研所客座研究員,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中央大學薩爾瓦托雷.東尼人資所所長,台灣經濟發展中心主任,天下文化遠見出版社副社長,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現任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兼中央大學副校長。主要研究領域是人力資源,勞動市場分析,勞資關係,知識經濟,綠色經濟與經濟發展。



商品訊息簡述:



世界巨變中,提升軟實力是台灣唯一選項
作者: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從1969年起,每年暑假我都從美國回到台灣,第一份「顧問」工作就是受邀在李國鼎先生擔任秘書長的「經合會」。回到美國,總會收到他寫得密密麻麻的航空郵簡,有交代的事,有勉勵的話,充滿了對經濟發展的急切之情。在以後的二十餘年,尤其在暑期中,終有一些時間追隨他參與經濟政策的研究。這篇文章是獻給李國鼎先生百歲冥誕(1910─2001)。

全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李氏的貢獻,第二部分敘述當前世界的三大巨變,第三部分指出:台灣的唯一出路是提升軟實力。

緬懷李國鼎資政

絕大多數人的貢獻,隨著時光隧道逐漸消失;只有極少數的人,即使他們在世的時候,其貢獻因時代的見證就已經凸顯。

李氏正是這麼一個難得的人物。他既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之一,又是近二十年來推動資訊科技的功臣,更是提倡第六倫的先驅。他推動改革的領域還包括了教育體制、企業管理、醫療網、社區發展、都市規劃等等。因此,他對台灣的貢獻是繼往開來、歷久彌新。

李氏一生的言行,樹立了一個從政者的典範─敢想、敢說、敢做、敢愛。

很多位旅居在國外的我國專家或學者,常常只因為與李氏見面一次或一席談,就被他的使命感所感動,而決定回國投資、或擔任公職。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說得傳神:「李資政一輩子做的事,就是圖利他人。」

李氏的「愛」特別包括了愛才、惜才與用才。在經濟與財政部長任內,不斷選送優秀同事出國深造。

他晚年常舉的例子,就是1985年邀請到了張忠謀先生來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參與科技研發。對當年李資政的遊說,張先生也直說:「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

1981年3月所提出的「第六倫」,就是受到責難的一個例子。他誠懇地提出在現代化過程中,「群己關係」建立的迫切。其切中時弊的論點可說石破天驚,立刻得到了普遍的共鳴,但也馬上引起一位黨國元老的公開批判:「我國文化中只有五倫,哪有第六倫?」

1993年6月李氏回到了離開了四十七年的故鄉與國土。在南京中央大學母校講經濟發展,在北京與朱鎔基先生談台灣經驗。一位北京朋友說:「那次李朱近兩小時的長談,對大陸經濟改革的幅度與速度有深遠的影響。」回台後,想與當局報告此行觀感而未如願,使他預感兩岸關係之難以突破。

擁有令人尊敬的高貴靈魂

他在台灣及國外出版了近十本的中英文著作,發表了幾百篇中英文文章,是留給世人最珍貴的一部分遺產。在那一個「官無戲言」的年代,講了就要做到。此刻我要補充:「講不重要,做才重要。」我更要再補充:「做也不重要,做對才最重要。」在專業知識上,李氏是通才中的專才,專才中的通才;在做事做人上,他既「能」又「廉」,既「勤」又「實」。

李氏對台灣社會的熱愛反映在每一個他所鼓吹的觀念上。這位具有國際視野的資政,希望朝野共同努力,把R.O.C.(Republic of China),提升為文化大國(Republic of Culture),把MIT(Made in Taiwan)的「台灣製造」,換成永不沒落的「台灣奇蹟」(Miracle in Taiwan)。

最後一次見到李資政,是他去世的前兩週,2001年5月13日的母親節,我受邀參加他家庭中午的聚會。他那天氣色紅潤,獨子永昌、媳婦、孫女圍繞著,神情愉快,席間還有一位剛從美國返台演講的外甥女黃詩厚教授。她是中研院院士,任教於美國加州理工大學(CIT)。她的先生David Baltimore是CIT的校長,也是一九七五年諾貝爾獎得主,在過濾性病毒研究方面很有原創性的貢獻。

李氏一生所最令人尊敬的是他擁有高貴的靈魂─無法被腐化的操守、無時無刻不在的大愛、全心投入的專注、從不氣餒的使命感。他在台灣四十年的公職生涯(從1948到1988,亦即從三十九歲到七十九歲),正就是台灣經濟奇蹟創造的歷程。

國鼎先生生前的貢獻在台灣,身後的骨灰安置在他的故鄉南京。

六年後的母親節,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南京。2007年5月13日的下午,南京豔陽當空,我第一次來到了墓地。它座落在市郊牛首山普覺寺內,國鼎先生與夫人長眠於此。一代偉人的身影,永遠消失在這一片青翠的山麓下。




h我的朋友很少 星奈險渡金融海嘯:台灣經濟未來該怎麼走?5278線上直播

商品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bookmoney/products/0010464615



2F60BDDEE51CEC49
arrow
arrow

    qsqs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